從魚米之鄉來的小哥讓戈壁小鎮人更富、水更美
走進托裏縣鐵廠溝鎮阿勒帕薩勒幹村瑞豐家庭農場,偌大的魚塘珍珠般串在一起,水面流光倒影,魚蝦跳躍,百鳥啼鳴,滿目是詩情畫意的自然生態美景。
2024年6月,40多歲的蔡紅高憑著多年的漁業養殖經驗,帶著妻子從江蘇鹽城,來到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托裏縣鐵廠溝鎮阿勒帕薩勒幹村,投資200多萬元承包了在戈壁灘上建起的2座佔地400余畝的漁場,辦起了家庭農場,主要從事水産養殖及批發。
“開辦家庭農場前,鐵廠溝鎮政府和村委會,主動與上級管理部門協調,為我開闢綠色通道,快速完成了相關證照辦理手續,讓我幹好水産養殖業的信心倍增!”蔡紅高説。
從魚米之鄉到戈壁小村,蔡紅高發展生態養殖的初心未改。承包漁場後,他在魚塘四週種植了榆樹、垂柳、海棠、紅柳等觀賞樹種,水裏也養植了蘆葦和荷花。魚塘良好的自然環境為養殖的水産品和鳥類,提供了適宜的生長和棲息環境,也使這裡的水質發生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白鷺、赤麻鴨、紅骨頂雞等對棲居地水質要求很高的國家級保護鳥類,一年四季都常駐在漁場裏,初步形成的良性迴圈、綠色健康的生態養殖模式,讓這裡真正變成了鳥類的天堂和水産品養殖的家園。
在魚塘現場,養殖的螃蟹、小龍蝦、鯉魚、甲魚等水産品靈動鮮活,在漁場務工的哈薩克族小夥正忙著收起地籠,把籠內的螃蟹、龍蝦、鯉魚等裝入專用的水桶,準備裝車外運。據蔡紅高介紹,他所養殖的水産品全部憑著良好的品質、優惠的價格和貼心細緻的售後服務,已開始陸續銷往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塔城、額敏、托裏縣等地水産市場和各大餐飲店,再加上魚、蟹苗孵化、批發銷售等計算,預計年銷售額可超過100萬元。
承包漁場見到了效益,蔡紅高又想到了擴大經營範圍和規模。今年6月,他再次投資100多萬元,充分利用漁塘養殖水産品優勢,在鎮裏的鬧市區開了一間大型火鍋店,自産自銷式的搞起了“閉環式經營”,開發出了以自産、無污染的河鮮為主要食材的主題火鍋,吸引各地的“老饕”們慕名前來品嘗,並招募了近20位各族村民在店裏和漁場裏務工。哈薩克族村民阿依古麗?沃斯拜説:“我在火鍋店做服務生,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工資,家裏的收入高了,日子過得也越來越好。”
經過一年多的拼搏,如今的蔡紅高生意做的越來越紅火,自己富了,村民收入多了,村裏的環境也越來越美了。
從十里戈壁到如今的魚蟹滿塘,説起今後的發展,阿勒帕薩勒幹村黨支部書記楊鵬表示,後期,我們會結合“實幹爭先年”主題活動,以“一起益企”和當好服務發展“店小二”的精神,大力支援他繼續發展好水産養殖和餐飲業,努力打造“漁業+餐飲+旅遊+農莊”的新發展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健康的水産産品,促進百姓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出最好的詮釋。(王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