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基層社會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糾紛,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牌坊鄉推出調解新舉措,以“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普法宣傳心理疏導”模式提升調解效能,助力構建和諧鄉鎮。
織密矛盾調解網路“第一道防線”。牌坊鄉將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與網格化管理相融合,建立“1+N”調解網格體系,即每個社區設1名專職調解員、N名網格調解員,通過每週排查反饋機制,第一時間掌握矛盾糾紛情況。轄區內所有符合條件的矛盾糾紛,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必須依法組織調解,做到糾紛必調解,調解有記錄,調解有現場圖片,疑難糾紛組織開展調解不少於兩次。發揮村居矛盾糾紛化解第一道防線作用,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
強化矛盾糾紛化解“第二道防線”。對於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兩次以上調解依然未果的,糾紛雙方當事每人平均自願接受調解的,由鄉綜治中心、平安法治辦和矛盾糾紛相關聯的工作人員牽頭組織在鄉人民調解委員會再次調解。司法所負責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和調解糾紛,並參與調解重大糾紛。依然調解不成的依法終止調解,引導、勸導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例如通過法院訴訟維護權益,避免出現過激行為,防止矛盾糾紛進一步激化。
普法宣傳心理疏導介入矛盾化解。為應對信訪事項矛盾等複雜問題,鄉綜治中心聯合鄉文明實踐所設立心理諮詢室,建立“調解+普法+心理疏導”機制,普法志願者、心理諮詢工作者介入調解過程,通過普法宣傳、情緒疏導、心理干預,幫助糾紛當事人打開“心結”。做到不只講道理,更講“法”理、“心”理,讓源於法治觀念弱、情緒積壓的矛盾糾紛得到有效疏導和化解。
新舉措實施以來,牌坊鄉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同比上升,群眾滿意度得到提升。該鄉分管領導説:“調解新舉措不僅是化解矛盾的手段,更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探索。未來我鄉將持續優化機制,加大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讓人民調解在和諧牌坊建設中更有溫度、更有力度。”(供稿人: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人民政府袁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