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舉行慶祝上海總工會成立100週年暨上海市模範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本次表彰中上海國榮果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王衛國再獲殊榮。
從種桃人到國際化大都市勞動模範是二十年的勤奮耕耘與平凡堅守,考驗的是人的意志和毅力。正如螞蟻計劃發起人于傑先生曾經説過,金山的幾位現代農業園創辦者,以實際行動無償傳授技術,手把手田間教學,帶動一方脫貧致富奔小康,為新時期鄉村振興做出了表率。
從最初的摸索種植到如今打造出滬上知名的“天母水蜜桃”品牌,天母果園創始人王衛國用20年的堅守與創新,將一片桃林變成上海市民的“甜蜜打卡地”。近日,天母果園更榮獲上海市總工會表彰,背後的故事,滿是匠心與熱忱……
王衛國,出生於1977年,紮根農業已超過20年。從2003年開始,王衛國開始專門潛心研究水蜜桃的種植與管理,打造“天母水蜜桃”品牌。2011年,他成立了合作社上海國榮果業專業合作社,打造合作共贏的水蜜桃産業。王衛國説,自己有著這樣一個“水蜜桃夢”,“一方面讓更多的人能夠吃到優質美味健康的水蜜桃;另一方面,以技術為載體,通過指導和服務,幫助更多桃農精準合作創業致富。”如今,他的天母果園內已經有32種優質水蜜桃品種,長達半年的採摘期內,每個月甚至每週都有一種新鮮水蜜桃上市,受到了顧客極大歡迎。
他總是很忙,忙著學習,忙著思考。2008年第一次去日本“拜師學藝”,面對差距,他學習怎樣讓桃子好吃。
2017年再赴日本時,他因“學不到東西”而失落,沒有學到新技術,也沒帶回新品種。“我種的桃子比日本的好吃!”檢測報告上的數值使他有底氣説出這句話。同時他也意識到,單純的“拿來主義”似乎行不通,他需要種自己的桃子。
在園區,王衛國還每天播放著音樂,讓員工和桃樹達到愉悅心情。“我們必須把桃樹當作自己孩子對待,才能種出好的桃子。”他還給桃樹“坐月子”,用牛奶和紅糖發酵産生的氨基酸噴灑採摘過的桃樹,有效幫助果樹恢複元氣,休養生息,以利來年結果。
2018年,王衛國全面引進溫中申博士(留學日本)開發的“EPA四合一土肥技術”和“無毒植物保護技術”,再結合自己的果樹栽培經驗,在不低於原來産量的前提下,生態進一步得到修復,成功實現果園各品種品質升級換代的目標。
據了解,天母果園致力於生産零農殘具有功能性水果,從突出果樹生長與“藥食同源”理念關聯、體現季節變化的角度,在天母園區中心南北大道命名豐澤大道,“豐澤”有豐富的恩澤、福澤之意,用“豐澤”命名大道可能寓意著這條道路所在區域或其輻射範圍能受到上天的眷顧,擁有豐富的資源、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幸福美好的生活。為四條輔路命名闡釋,讓表述更具文學性與感染力:初翠東/西路、盈香東/西路、積瑞東/西路、藏潤東/西路無不體現桃園的有滋有味給人美好遐想。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2024年,王衛國獲得開展航太育種的新機遇.神舟十九號返回式試驗衛星搭載了天母桃、番茄、水果玉米種子。他積極與航太部門合作.密切關注種子在太空的動態。在種子返回地面後.他立即開展培育研究.在實驗田中嚴格控制環境條件.對比與普通種子的牛長差異。目前.發現部分種子發芽率低.已對士壤酸鹼度、肥力狀況、光照時長、溫度濕度等影響因素,成功提高種子發芽率.為後續培育工作奠定基礎。航太育種從天母帶去又返回,也是把桃種子帶到太空全國第一人。
2019年山塘論壇召開,長三角“田園五鎮”抱團發展,“螞蟻桃子學院”揭牌,培養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反哺農村。作為農創平臺,螞蟻桃子學院為“天母果園”帶來了許多人氣。王衛國的第一個微信號加滿5000人之後,他又新建了一個,好友許多都是前來主動“學農”的人。“流水的學員,鐵打的王衛國”,學員一批接著一批,講解員一直都是王衛國本人。種桃匠人種菜匠人的鄉村振興夢在滬郊大地茁壯生長,成為都市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供稿人:上海國榮果業專業合作社 孫建國,李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