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旨在探索環保議題與影像藝術創作跨界融合的活動——“環保影像·跨界美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重新發現計劃x北交大環保影像展映與交流活動在北京交通大學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1屆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聯合主辦,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美育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上海銳訪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憨人文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承辦。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黨委書記秦思陽、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監事長劉明達、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中心主任李濤、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理事朱嘯宇、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終身會員賈輝、重新發現計劃發起人萬梓譽、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海洋保護項目經理隋海東、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青年倡導負責人井明旭、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副教授易雨瀟、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楊夢婉、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教授李珺傑、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李靜雅。匯聚學術領域、創作領域、環保實踐領域等多位專家,就環保議題與影像藝術創作如何結合,以及如何産生更大的社會美育、科普效益進行了深入探討。
活動以“氣候環境與影像科普”“看見碳-碳減可視化”兩大主題為核心,聚焦于科技與藝術的跨學科交往。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下,如何通過影像藝術的力量,讓更多人關注並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成為了本次活動的核心議題。活動通過環保主題影片展映、專家主題演講、圓桌討論等形式,旨在探討跨界合作的新模式,共同為減碳目標做出貢獻。
活動伊始,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黨委書記秦思陽致開幕辭。秦思陽強調了環保影像展映與交流計劃活動的重要意義,並指出“環保不僅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更是對真善美的追求。通過影像藝術,可以啟迪學生們對美的深層次理解,激發他們對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的思考。秦書記還表示,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將進一步深化與各方合作,推動環保文化的普及與傳承,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藝術設計人才貢獻力量”。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監事長劉明達也在開幕致辭中表達了對活動的支援與期待。他強調了藝術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密切聯繫,認為影像的力量能夠超越語言的極限,觸動更多人去關注、理解和參與到環保行動中去。劉明達會長還表示,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將繼續致力於推動生態保護事業,並期待與更多青年學子攜手共進,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貢獻力量。
活動現場展映了包括《古日乃》《和你一起築一方陰庇》《雪山的呼喚》《末端派送》《有鳥焉》在內的多部環保主題影片。這些影片通過真實的鏡頭語言,記錄了環保行動者的感人故事和生態環境的變化,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環保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作為連接環保與影像的重要橋梁,“重新發現計劃”發起人萬梓譽分享了自己投身環保領域的初心與願景。他表示:“我們希望‘重新發現計劃’能夠整合更多社會資源,為同學們的創作以及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支援,同時在環保實踐中提供更多便利與助力。”正是秉持這一初心,計劃在過去一年成功匯聚了眾多優秀的環保影像作品。
在影片展映結束後,導演們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來自北京交通大學的導演團隊分享了影片的創作歷程和背後的故事。他們表示,“通過參與這次環保影像創作,不僅對環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學會了如何用影像藝術表達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導演們還鼓勵更多青年學子參與到環保影像創作中來,用鏡頭記錄下身邊的環保故事,傳遞正能量”。
活動期間,多位來自學術領域、創作領域和環保實踐領域的專家發表了主題演講。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理事朱嘯宇分享了協會在國際環保合作領域的經驗和成果。他介紹了協會參與的國際環保活動和項目,強調國際合作在推動全球環保事業中的關鍵作用。他表示:“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將繼續加強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挑戰。”
在國際舞臺上,“重新發現計劃”的作品也開始展現中國年輕人的風采。6部優秀作品成功入圍新加坡鼓舞亞洲微電影節,其中《且聽鹿鳴》更進入最終觀眾展映環節。在今年的COP16聯合國荒漠化治理大會上,《古日乃》在綠區舉辦了4場線下放映,吸引了廣泛關注,甚至得到了沙特公主的特別關注。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中國青年在環保領域的創意與擔當,也為全球環保文化的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朱嘯宇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作品走向世界,進一步促進國際間的對話與合作。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學生電影節終審評委易雨瀟則探討了藝術與環保的結合點。她認為,“影像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可以生動地展現環保理念和行動成果。易教授還鼓勵青年學子通過影像藝術創作關注環保議題,用藝術的力量喚醒更多人的環保意識”。
在圓桌討論環節,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就環保議題與影像藝術創作的跨界融合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一致認為,通過跨界合作可以打破學科壁壘,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同時,專家們還就如何激發青年學子的環保意識和創作熱情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他們建議通過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等方式,引導青年學子積極參與到環保行動和影像藝術創作中來。
緊接著,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海洋保護項目經理隋海東、數字雙碳(合肥)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終身會員,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華北中心第四屆副主席秘書長賈輝、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建築系副主任李珺傑、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世界華人華僑人機交互協會理事李靜雅、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建築與藝術學院設計係副主任美育中心執行主任楊夢婉、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的校外碩士生導師以及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外博士生導師李濤就減碳可視化進行精彩討論。
本次“環保影像·跨界美育”展映與交流活動不僅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更在推動環保事業和藝術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活動通過展映環保主題影片和專家主題分享交流,普及了環保知識和理念。讓觀眾深刻認識到了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以及每個人在環保行動中的責任和義務。這有助於激發更多人的環保意識和行動力度,共同推動全球環保事業的發展。
通過跨界合作的方式打破了學科壁壘,推動了科技與藝術的融合發展。專家學者的發言不僅展示了各自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還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指導。這有助於激發青年學子的創新思維和創作熱情,推動他們在環保和藝術領域取得更多成就。
對青年人在環保與藝術創作中的引領作用不可忽視。通過參與這次活動,青年學子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精神。他們紛紛表示將積極參與到環保行動和影像藝術創作中來,用鏡頭記錄下身邊的環保故事和美好瞬間,傳遞正能量和環保理念。這將為未來的環保事業和藝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日益嚴峻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期待更多的青年人能夠積極參與到環保行動和影像藝術創作中來,用鏡頭記錄下這個美麗的世界和我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在未來能有更多青年人加入環保公益行列,通過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為推動全球環保事業和藝術教育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