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已經成為一道必答題。
翻開陜西省延安市今年生態環境交出的“成績單”,數據給出最有力的回答:2024年,延安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9天;全市國控、省控和市控出境斷面Ⅰ~Ⅲ類水質佔比均為100%;土壤環境品質總體安全穩定……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延安市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加力推動的成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湛藍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氣,不僅讓延安市民感受到生態之美,也是延安市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好例證。“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成為延安生態環境人的使命。
2024年,延安嚴格落實“氣七條”管控措施、“75311”指揮調度和衝刺月應急值守機制,印發《2024年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工作任務清單》,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夯實工作任務,分時段、分區域開展冬春季大氣污染治理、春夏季揚塵污染管控、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不斷強化重點領域治理,持續抓好建築工地“六個百分百”揚塵治理措施落實,緊盯燃雜燃非與禁燃禁放管控,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有機廢氣回收治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2024年,延安環境空氣成功增優11天、保良15天。延安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9天,同比增長16天。
延河的水越來越清,岸邊也越來越美,讓延河水清岸綠的“秘密”,正是延安市在水環境治理上的持續發力。
過去的一年,延安市堅持水污染治理專班“周調度、月評價”推進機制,強化“一斷一策”精準治水,分流域分重點持續開展入河排口規範化整治,溯源率達100%,整治率達97%,重新修訂水污染補償實施辦法,流域水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水準有效提高,黃河飲水工程水源地劃定實施,南溝門水庫規範化建設全面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和“千噸萬人”鄉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1到11月,延安國控、省控和市控出境斷面Ⅰ~Ⅲ類水質佔比均為100%,平均水質指數分別為4.96、4.99、5.24,同比分別改善8.36%、9.54%、8.38%。
萬物土中生。良好的土壤環境,是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的基礎。2024年,延安市印發《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工作的九條措施》,不斷強化危廢處置企業全鏈條監管效能,督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完成隱患整改380項,從源頭預防土壤污染事件的發生。完成52個“一住兩公”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累計建成清潔井場3.3萬餘個,保持率穩定達到95%以上,在産煤炭開採、洗選企業100%建成清潔礦井。土壤環境品質總體安全穩定。
築牢環境安全高標準底線
生態環境問題,是關係民生的社會問題。2024年,延安市全力築牢環境安全高標準底線,努力將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幸福帳單”,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環保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督察就是奔著問題去,奔著責任去,而最終的成效要體現在問題的整改上。2024年,延安市全面完成了第二輪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並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和省第二、三季度生態環境警示片以及黃河干流陜西側聯合監督執法反饋問題整改,細化任務夯實責任、定期調度加強督辦、全力推進整改進展。同時,加快制定第三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進一步明確責任,推進落實。
200多萬延安人民生活在流淌248公里的黃河岸邊,讓黃河造福人民,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024年,延安市持續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通過無人機定位、人工現場核查等方式,對黃河流域沿線和轄區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排查。在現場核查中,執法人員根據固體廢物的種類、特性、數量等,量身定制不同點位的幫扶指導方案,確保每一個點位整改徹底,不留死角,盡全力讓黃河流域“清廢行動”見到實效。在黃河流域“清廢行動”中,完成66個疑似點位核查和45個問題點位整改,有效保障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領域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制定生態環境領域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排查並整治行業企業環境風險隱患267個。編制完成北洛河、延河、仕望河、清澗河等4條主要河流及12條重點支流《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開展市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切實提升環境安全防控水準。
狠抓執法監測實現高效能監管
生態環境是一根線,一頭連著老百姓的福祉,一頭連著社會和諧文明,一旦生態被破壞,造成的危害和損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做好生態環境安全執法,全力守好環保安全底線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4年,延安市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制定印發《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方案》,始終堅持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雙隨機、一公開”常態化落實,組織開展核與輻射、土壤、油煤氣、機動車檢驗機構、“利劍治污2024”行動等專項執法檢查與監督抽查,有效解決各類環境問題。同時,向全市14個執法單位配備313套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裝備,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
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中國建設,就必須要“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圍繞新時期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總綱領、總方針、總遵循,延安紮實做好全市環境品質監測,堅持開展“生態環境監測100講”專題講座,不斷提高環境監測人員業務水準,持續加強國省市控自動監測站環境保障,加大巡查檢查力度,嚴防人為干擾運作,組織召開第三方檢測機構弄虛作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培訓,推進境內檢測機構健康有序發展,組織開展“十五五”國家地表水、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點位優化調整和延安城區聲環境自動監測站建設,為國家考核奠定良好基礎。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資訊化支撐,建立健全資訊數據三級審核制度,為科學全面評價環境品質提供“真準全快新”數據。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過去的一年,延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高品質發展的基準線,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2025年,延安將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為主線,不斷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構建生態環境現代化治理體系,全力保障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記者 鄭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