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缺席的在場——亨利·路特威勒(Henry Leutwyler)攝影藝術展,在西安山灰藝術社區3F美術館正式開展,展覽通過“物證之詩”“山羊”“履行”“二十品”“他者之境”“決定性的瞬間”“巴黎紐約”七大板塊展出了亨利·路特威勒在不同時期的攝影作品。
此次展覽是Henry Leutwyler肖像系列作品的全球首次展出,其中包含了自1985年至1995期間創作的巴黎系列,以及1995年至今創作的紐約系列,本次展覽僅呈現了這跨越40年的創作過程中的一部分作品,在山灰藝術社區呈現本次展覽,也是與這座建築近40年生命週期的呼應。
展覽開幕及藝術家對話
Henry Leutwyler的攝影生涯本身就是一部傳奇。從被攝影學院拒絕,到在巴黎、紐約的艱難探索,他在困境中不斷前行,過往的失敗與堅持雖已成為,但那些經歷賦予了他既堅韌又獨特的藝術視角,成為他創作的靈感源泉與精神支撐。
展廳現場
【物證之詩】
一切生者皆註定消逝,卻在消逝中成為更純粹的存在。
——Georg Trakl “Helian”
無聲的物品經過時間的沉澱,卻在訴説著他們曾經存在過、奮鬥過、成功過;以此來抵抗時間帶來的遺忘。其實這些物品背後的人早已無需證明什麼,只是通過這樣方式繼續續寫詩歌。
【履行】
"Just walk a mile in his moccasins...
Then you may know why he does what he does.
If you've lived in his heart, been in his head,
Perhaps you'd be kinder, instead of so blind."
——Ella Wheeler Wilco“Judge Softly”
【山羊】
《滾石》雜誌2020年將Michael Jackson列為“歌手GOAT”,將Elvis Presley(貓王)列為“搖滾先驅GOAT”,將Prince列為“全能音樂人GOAT”。
三人在流行音樂史上的傳承與角力,提供了一套解構流行樂權力的棱鏡:
貓王的角刺穿種族隔離;
MJ的角挑起全球化巨幕;
普林斯的角頂碎資本鎖鏈。
他們的角力場實為流行樂史上的創世遺跡。
【十二品】
“吉他的十二品是生與死的界碑,指尖越過它,靈魂便向彼岸延伸。”
——Federico García Lorca “La Guitarra”
從吉他琴頭方向的第一個品絲開始數,橫向移動到第十二個金屬條(品絲)所在的位置,即為“十二品”。而在制琴師眼中,十二品為工藝精度的尺規:若此處音準偏差,則整把琴的音準體系即崩塌,就像古典吉他大師Andres Segovia曾説:“一把琴的品格如果背叛了第十二品,它就背叛了音樂本身。”
【他者之境】
“芭蕾舞者是用傷痕纍纍的腳趾,在舞臺上書寫抵抗地心引力的十四行詩”
——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
芭蕾舞中用腳尖站立的動作統稱為En Pointe(昂·普安特)這不僅是一項舞蹈技術,更是人類反重力的精神圖騰。芭蕾舞者的表演完美詮釋了“人性在約束中昇華”,傳遞了以極端自律抵達自由的超然境界。
【決定性瞬間】
“攝影就像是把頭腦、眼睛和心放在同一條軸線上……你必須活在當下的瞬間,跟隨生活的節奏,否則就會失去你的獵物。”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在20世紀中期,攝影仍被視作“技術”而非藝術。布列松通過嚴謹的構圖與瞬間的詩意證明,攝影可以像繪畫一樣傳遞深刻的美學與哲學內涵;打破了“攝影僅是記錄工具”的偏見。當下的我們已然將攝影融入到了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對世界的好奇與謙卑,始終是攝影的靈魂。
【巴黎·紐約】
“面容是心靈的肖像,眼睛則是其詮釋者。”
——Marcus Tullius Cicero“De Officiis”
PARIS (1985-1995)
Henry的肖像同樣別具一格,他不滿足於捕捉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是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在氣質與情感世界;鏡頭中,人物的每一個姿態、表情,乃至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仿佛在訴説著未言盡的故事。在這個圖像氾濫的時代,他以簡練而克制的視覺語言,極簡的黑白影調,強烈的明暗對比重新定義了“注視”的含義。他不止于捕捉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是剝離掉人物身份的表殼,直抵創造力的核心——那些面孔,不再只是被觀看的客體,而是與觀者正面相對的精神實體。本次展覽中,人物肖像系列將首次在中國亮相,讓觀眾得以近距離凝視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在靜謐的影像中重新思考觀者與肖像的關係。(圖文來源:山灰藝術社區)